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小修小补”的回归真意
2023-03-22 10:04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潘钰鑫

  修鞋、修自行车、换拉链、配钥匙……你有多久没在大城市里见到这些小摊位了?

  近日,商务部呼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消息一出便引发极大关注,有人惊喜地评论“烟火气又要回来了”;也有人指出,“小修小补”并未离开,只是有些租了店面、进了商场,经营更加规范而已。

  无论哪种观点,都反映出人们对“小修小补”的关心,都潜藏着对便利生活的向往。而这也正是让“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的目的所在——以满足百姓日常生活需求和品质消费为目标,打造便民生活圈。

  那“小修小补”该如何回归百姓生活?嘉兴又是怎么做的?

  一

  “磨剪子嘞,戗菜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类似这样富有腔调的吆喝声成为回荡在大街小巷的独特音符,承载着人们对于远去生活方式的亲切回忆。

  进入新世纪,在城市街头、社区门口,细碎的工具撞击声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修小补”摊位前总能聚集不少居民。鞋底有了磨损、自行车链条掉了、衣服拉链坏了、雨伞伞骨断了,家用的物品有了小毛病,找地方修一修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摊主三下五除二灵活操作,就像变戏法一样让这些物件焕发新生。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楼越建越高,商场越来越高档,街道越来越整洁,但“小修小补”却渐行渐远,小区门口、菜场旁边乃至商店廊檐下的那些鞋匠摊、修车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消失了,想找一个修鞋、配钥匙、裁裤脚的摊子越来越难。

  为什么“小修小补”越来越少?

  有的是考虑不周、规划缺失,新建社区没有为此预留场所,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之后取消了原来的摊位。有的则片面追求“高大上”,根本没把“小修小补”放在心上,总觉得它们既有损城市形象又无益于发展。

  但是,殊不知,“市容”与“繁荣”从来不是截然对立的,居民生活的便利度同样是发展的重要内容。“小修小补”没有了,然而人们修修补补的需求并没有消失,而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一双双灵活熟练的手,让一件件破损的物品“起死回生”,修补物品的同时修复了心情,这何尝不是温暖的一幕。修鞋、配钥匙、换拉链……一头是百姓需求,一头是就业选择,群众生活更便利了,手艺人也找到了谋生手段——“小修小补”就这样成为城市生活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聚集着烟火气。

  如何下足绣花功夫,提高服务供给能力,给一处处“小修小补”留下必要空间,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二

  “小修小补”该如何回归百姓生活?

  不应只是简单的“昨日重现”,而要“规范有序”。

  早在2021年,商务部等12个部门就联合印发了一份《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便民生活圈”的概念。

  所谓“便民生活圈”,全称“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从便利店、菜市场到早餐店、蛋糕店,从家政服务点、维修点到养老服务机构、幼儿托管机构……便民生活圈“圈起来”的都是些小生意,但小生意背后可“大有文章”。

  如果说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那么“便民生活圈”可能是这个单元的“神经末梢”。它一端连着百姓,一端连着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挥着推动便利消费、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以及服务保障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功能。

  据统计,城市居民30%至40%的消费支出集中在社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且这一比例仍在上升。《中国实体商业客流桔皮书》2021年度报告显示,城市客流增幅前100个商圈中,社区型商圈占比41%。从需求侧来看,百姓“家门口”的消费需求大、刚性强、频次高。

  因此,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确定了两批共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便民生活圈1402个,涉及商业网点28万个,覆盖居民社区2766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

  那什么样的“便民生活圈”更能代表当下趋势?

  那必须得“一店多能”,集合的好处就是能更加高效地统筹资源。

  今年,商务部也对“便民生活圈”的下一步试点工作提出了要求,其中就包括引导便利店、社区超市“一店多能”,加快发展综合服务型的商业中心、邻里中心,鼓励连锁企业门店进社区。

  比如,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五老村社区的“科巷新市集”,不仅有服装店、早餐店和百货超市,还有便民服务区,提供月嫂、保姆、保洁等家政服务,以及配锁、修鞋、通管道等服务。

  一站式便民点,既能降低开店成本,也顺应了当前城市发展对业态更新的需求。

  而在服务内容上,商务部提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一圈一策”。在注重服务融合的同时,也更注意每个社区的差异化需求。

  比如,有的小区消费能力强、智能化程度高,那么传统的修鞋、配钥匙这类便民服务也许不是最“刚需”的,反倒更需要引进门禁卡制作、智能锁维修等新型服务。

  三

  如何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给“小修小补”一席之地?且看嘉兴如何做。

  “嗒嗒嗒”,记者走进秀洲区新城城市驿站,循着缝纫机发出的独特音符,只见志愿者蒋文英正脚踩缝纫机忙个不停。丝线在她手中翻飞,不一会儿,一件衣服就补好了。

  “以后衣服裤子有什么问题,就来这里补好了。”今年58岁的蒋文英是一家丝厂的退休工人,有30多年做衣服的经验。去年,家门口的城市驿站开设了便民服务点,她主动与社区联系,加入到了“小修小补”的队伍中。

  在蒋文英工位的左侧,还设有修鞋摊位。66岁的修鞋师傅程战新从之前秀洲花园的露天摊位搬到驿站后,不用再忍受风吹日晒,只需安心专注于为居民修鞋、修伞、修行李箱的服务上。

  不让小修摊消失,使其深度融入城市生活,倡导文明风尚,在嘉兴已经成为各方的期待与共识。“去年,我们对城市驿站进行改造提升,引入便民服务点,将有一技之长的手工艺人引入‘禾城驿’,进一步补齐便民服务短板,让烟火气回归。”秀洲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全市首家提升后亮相的城市驿站便民服务点,未来的“禾城驿”就相当于一个功能强大的“10分钟便民志愿服务圈”,而且驿站的便民服务还将继续升级。

  嘉兴去年推出的“精神富有·润心在嘉”十大标志性项目“十心行动”,其中之一便是开展驿站连心——便民服务圈覆盖行动,招募志愿者及没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小经营者,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管理,让小修摊不说“再见”。截至2022年底,嘉兴全市累计建成118座“温暖嘉”驿站。

  当然,除了城市驿站,嘉兴的许多社区也为“小修小补”提供了阵地。

  “庄师傅啊,我这里又有几双鞋子要麻烦你修一下。”

  76岁的庄克强在秀洲区王店镇四喜社区便民服务点摆了一个小小的修鞋摊,摊位上有一个装满针头线脑布片鞋钉的老旧木箱、一台老式手摇补鞋机,还有一个可以供顾客坐着换鞋的小马扎。穿针引线、摇动机臂,庄师傅凭借精湛的手艺和认真的态度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去年,嘉兴印发《嘉兴市“温暖嘉”未来社区生活圈配置导则》,成为省内首个统筹未来社区、完整社区、老旧小区相关工作的市级技术导则,以“5分钟、15分钟”两个生活圈层,全要素整合,重点提升面向“一老一小”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体育、休闲等设施的配建水平和服务功能,其中就包括要在社区增设“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点位。截至2022年底,嘉兴已打造20个彰显嘉兴温度、具有嘉兴特色的“温暖嘉”社区生活圈。

  引导“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嘉兴一直步履不停。近期,在海盐县武原街道秀远社区道德广场,原本的核酸采样亭被赋予了新使命,被改造为修补铺,为居民提供配钥匙、补衣服、理发、磨刀等服务。

  不止于此,嘉兴还将“小修小补”纳入数字化服务建设,绘制“小修小补”生活地图,鼓励“小修小补”与“互联网+”相结合,提供网络接单、预约服务等,让“便民生活圈”供给更丰富、发展更长远,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风度又有温度,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市再大也是一砖一瓦地建,生活再好也要一针一线地过。“小修小补”看似不起眼,却是人间烟火,更是关乎百姓生计。城市加速发展与保留便民服务并不矛盾,整洁有范儿的环境与接地气的服务都是美好生活的需要。

  给缝衣修鞋配钥匙的师傅们一席之地,更显城市之大,更觉生活之美。


标签: “小修小补” 责任编辑:茹萍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