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第二批16个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公开发布
2021-09-17 09:19 来源: 南湖晚报 撰文 N晚报记者 吴晓宇

  “我为群众办实事”,九大民生实事专项行动成效初显

  交通治堵有成效,高峰期拥堵指数同比降低了30个位次;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有进展,从2019年到目前,我市累计新增91台,已落实财政补助资金约200万元,91个单元的近千名业主将率先享受加梯成果;

  因病致贫家庭救助有力度,推出“大病无忧”商业保险,深化慈善医疗救助,深入推进救助行动;

  安全风险大排查大整治有成绩,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与前两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42.1%和25.4%……

  昨天下午,在网格大走访专项攻坚行动情况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二批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发布新闻通气会上,对“整治嘉兴市区堵车顽症”等四大专项攻坚行动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反映出我市“守根脉、保平安、办实事”网格大走访开展以来推进深入,第一批九大民生实事专项攻坚行动已经成效初显。

  把握民生脉搏

  九大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166个市级部门全部与市本级各村(社区)结对,各县(市、区)同步跟进,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企;

  全市4600多名网格长、2.3万名网格员和15万名微网格长,与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利用周末、晚上、节假日等时间,一对一上门走访,面对面谈心交流;

  创新开展“百名年轻干部驻百村(社)网格大走访”专项行动,组织年轻干部深入一线驻村走访、历练本领……

  “守根脉、保平安、办实事”网格大走访,让全市党员干部走到群众身边去,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为群众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全市党员干部累计走访村社居民227.8万户次,企业13.9万家次,排查风险隐患4.6万起,化解矛盾纠纷8000余起。

  这次的大走访,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让嘉兴成为党群干群关系最融洽城市和民生幸福高地。

  精准把握民生脉搏,对症开好治理处方。全面汇总、梳理分析了网格大走访期间收集到的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甄别筛选出百姓反映较多的“整治嘉兴市区堵车顽症”等九项专项攻坚行动,明确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由牵头部门细化专项攻坚工作方案,落实具体工作措施。

  5月26日,九大专项攻坚行动进行集中交办。截至目前,9个牵头部门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均已制定《攻坚行动方案》,明确由部门一把手牵头主抓,实行专班化、清单化、节点化运作,和参与部门一起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加速推进落实,为解决民生领域的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交通治堵、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因病致贫家庭救助、安全生产排查整治等直面群众生产生活的有关难点和诉求,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

  第二批市级民生实事项目

  清单发布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嘉兴市坚持将学习教育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相结合,各地各单位学史力行,深入开展“三为”专题实践活动和“守根脉、保平安、办实事”网格大走访,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为进一步让群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享实惠,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围绕善育在嘉、优学在嘉、健康在嘉、颐养在嘉、宜居在嘉、温暖在嘉、畅行在嘉等群众关心关切的7个方面,公开发布第二批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共有16个民生实事项目。

  项目清单如下:

  市教育局牵头的实施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工程、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建设;

  市卫健委牵头的“红船领航 天使在身边”百场宣讲进礼堂、千场义诊惠民生等健康志愿服务;

  市科协牵头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专项培训;

  市发改委牵头的全市养老和医疗机构护工人员规范化安心工程;

  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的统一出租汽车电话召车服务平台建设、“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

  市水利局牵头的水生态环境提升;

  市建设局牵头的园林绿化建设、“红色城建驿站”建设;

  市经信局牵头的5G基站建设“一件事”集成改革;

  市残联牵头的无障碍城市建设;

  市总工会牵头的心灵氧吧等4类市级示范阵地建设;

  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的农业保险险种创新扩面;

  国网嘉兴供电公司牵头的公交、物流、出租等专用充电设施建设;

  嘉兴市公安局牵头的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绿波带”建设。

  市党史学教办将及时跟踪项目推进情况并公开发布,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标签: 市级民生实事 责任编辑:茹萍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