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嘉兴站站改工程全面完成主体施工任务
2021-04-14 08:57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记者 迟伟涛   通讯员 李振洪 张 智 薛庆勇

  600多人奋战近5小时拨接轨道

  嘉兴站站改工程全面完成主体施工任务


  火车站项目蹲点日记②

  

  4月12日深夜 星期一 多云

  4月13日凌晨,嘉兴火车站站场改扩建工程(以下简称“嘉兴站站改工程”)取得新进展,通过600多人连续奋战280分钟,沪昆线嘉兴站上行线轨道拨接施工按计划顺利完成。

  “拨接”是铁路轨道建设中的一个专用名词,指的是新修线路与原有线路进行连接。本次轨道拨接线施工,将同时启用嘉兴火车站新站型、新信号楼、新行车室等配套,标志着“新”嘉兴站雏形已现,嘉兴站站改工程全面完成主体施工任务。

  600多人合力奋战近5个小时

  4月12日22时10分,施工部署会议后,记者首先采访了本次施工的总指挥长中铁四局嘉兴站站改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陈全。

  陈全介绍,本次轨道拨接施工为Ⅱ级封锁施工,主要任务是将Ⅲ道线路拨接至Ⅳ道永久性线路,施工时间280分钟,其间要完成轨道横移、纵移,道砟回填,大小机捣固,道岔连接,设备安装,更换联锁软件,接触网调整,通信、电务调试等所有施工项目。

  “本次施工涉及多个系统,工期时间紧、施工难度大、作业面复杂,是整个站改项目开通前最重大的一次施工!”陈全告诉记者,本次施工最大的难点是所有环节一环紧扣一环,需要工务、车务、电务、供电、调度、后勤等各个单位紧密结合、统筹协作推进,现场共有600多名工人同时开工,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证所有施工项目顺利、准确完成。

  22时45分,施工正式开始。位于上行线杭州方向拢口的工务组施工现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伴随着一阵阵飞溅的火花,工人开始迅速气割锯轨。另一边,挖掘机对拨移地段的道床进行下挖,清理道砟,为拨接轨道腾空位置。

  “1、2,加油!1、2,加油!”工人们喊着整齐的号子,跨着统一的步伐,10人一组开始搬运滑轨下穿轨道和安装滚轮,准备接下来的轨道拨移。

  13日零时05分,轨道开始拨移。在5台挖掘机、数十名工人的配合下,轨道开始以“厘米级”的速度慢慢拨移。现场指挥员紧盯每一个环节,及时通过对讲机对各个作业班组开展指挥调度。

  零时30分,轨道拨移到了指定区域。工人迅速在拢口打眼连接,同时抽出滑轨、滚轮及枕木垛。20分钟后,轨道完成拨接,工人进行道砟摊铺、道床捣固养护工作。同时,信号组技术人员在现场对通信电缆进行割接导接。

  记者了解到,本次施工一项重要内容是,嘉兴站新的信号楼将投入使用。信号楼被称为“铁路神经中枢”,是火车安全、高效行驶的重要保障。

  走进信号楼二楼的线路室,技术人员正在配合轨道拨接现场开展导接实验和系统调试。

  “在启用新信号楼的同时,我们需要对原有的通信信号设备进行全新升级。”中铁四局电气化公司副总级项目经理周宇告诉记者,本次新信号楼的投入使用,将启用新设备、新软件,意味着嘉兴站拥有了一套全新的行车指挥、调度、安全控制系统,以改造后的新站型身份正式运行,“新”嘉兴站雏形已现!

  13日3时25分,280分钟施工结束。600多人合力奋战,嘉兴火车站站改工程上行线轨道拨接按计划顺利完成。

  全面完成主体施工任务

  嘉兴站站改工程自去年5月份开工以来,建设施工单位日夜兼程,抗疫情、战高温、斗风雨、倒作息,利用每次凌晨列车停运的“天窗期”,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确保本次施工顺利完成,上海铁路局、杭州枢纽指挥部、嘉服公司、监理、各站段及中铁四局等各单位高度重视,各参建公司调集精兵强将,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召开施工方案协调会,细化施工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劳动力组织和机具调配,确保各施工环节紧密衔接。

  4月13日凌晨,第一列电力机车驶出嘉兴站,标志着采用新站型、新软件的“新”嘉兴站全面完成了主体施工任务。

  据了解,“新”嘉兴站将于2021年7月前正式竣工投运。届时,在嘉兴站新建北站房旁边将1:1还原建设1921年时期嘉兴火车站站房,重现“一大”路的历史场景。

  嘉兴火车站改扩建工程秉承着方便群众出行、留住历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打造站城一体的“森林中的火车站”的设计理念,是嘉兴市“百年百项”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整个车站改造施工采用倒场方式进行,首先保证北场正线正常通行,进行南场范围改造施工,待南场新建3道、5道启用后,再进行北场改造施工。

  改造后的“新”嘉兴站站房,分为南北两个站房,面积将达1.5万平方米,比原先要大两倍多。市民可通过地下通道穿梭站房,实现有轨电车的站内换乘,预估可同时容纳客流量2500人/小时。


标签: 火车站项目蹲点日记 责任编辑:茹萍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