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谁是垃圾分类达人?全省高手昨在禾PK
2020-12-30 09:15 来源: 南湖晚报 撰文 N晚报记者 周佩佳   通 讯 员 叶必赞

  嘉兴代表队喜获浙江省垃圾分类达人赛二等奖

  “单位和个人应当减少使用或者按照规定不使用什么东西?”“一次性干电池属于什么垃圾?”“生活垃圾分为哪四大类?”……昨天下午,“美好生活 分类时尚”垃圾分类达人挑战赛全省总决赛在嘉兴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垃圾分类一线工作人员、分类达人等齐聚一堂,分享分类经验、挖掘达人故事、传递分类环保理念。

  达人的分类经验一箩筐

  浙江垃圾分类达人挑战赛自2019年11月启动以来,全省各市通过城市赛的形式已经开展过垃圾分类达人选拔赛,经过海选、复赛、城市决赛,角逐出各市冠军队。10月份,嘉兴生活垃圾分类达人挑战赛已经落下帷幕,海宁市、平湖市、南湖区代表队获得嘉兴城市决赛的前三名。

  按照比赛规则,昨天,由海宁市派出达人代表嘉兴市参加全省总决赛。这次决赛分三个环节,分别是“一站到底”“最强大脑”和垃圾分类运动会,达人们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接力速答、快速记忆垃圾分类“九宫格”并将各类资源归位,更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力,接力完成垃圾分类、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分类再生四大任务,通过环环相扣的闯关项目为各自团队增加得分。

  徐坚是参赛的达人之一,他是海宁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室的一名民警,日常就是负责后勤工作,督促做好生活垃圾分类也是他的工作内容之一。“我最大的感受是,垃圾分类其实不难,只要稍微用点心,就能分得对。”

  在单位里,徐坚要按照工作部署落实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配置,同时强化内部自查,“同事看到我去其他办公室转悠就知道我去检查垃圾分类了,也都很重视垃圾分类。”在家里,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会监督他们,他家每次都能在小区分类评比中得到五颗星,获得垃圾袋或日用品的奖励。

  另一名参赛达人来自海宁海洲街道海洲社区,是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社区党委副书记陈晓妮。从我市开始试点垃圾分类以来,她就一直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社区直接面对居民,如果我们自己都没弄清楚怎么分类,居民就更加不愿意分了。”出于这样的考虑,她苦学垃圾分类知识,上网查、向人请教,直到能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分类弄清楚才作罢。

  在家里,她也时刻想着如何把分类做得更加细致,“我在房间里放了一个用来收集可回收物的袋子,如新衣服上拆下来的标签、牙膏等日化用品的包装盒。”实践是理论的升华,陈晓妮发现,这些看似小件的可回收物,积累一周能装满一个袋子,“如果每个人都能‘贡献’一点,生活垃圾所减的量就是很大的量了。”

  结合社区工作,她还自创了一套“问诊开方”的办法来提高居民的分类准确率。海洲社区坚持贴标签溯源的做法,要求居民在垃圾袋上贴户号,劝导员对当天的垃圾进行登记,向排查出来没有扔过垃圾的居民了解情况,如果居民是因为怕分不好而不贴标签,就可针对性地进行劝导。现在,海洲社区的分类准确率基本上达到95%以上。

  经过激烈角逐和比拼,嘉兴代表队在决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垃圾分类已成嘉兴新常态

  据悉,浙江垃圾分类达人挑战赛围绕“美好生活 分类时尚”主题,以全民推荐、地方举荐等方式发现民间垃圾分类达人,通过全民挑战、同台PK、网红快闪等形式充分挖掘垃圾分类中的时尚艺术基因。

  随着浙江全面步入垃圾分类新时代,垃圾分类已经真正走进百姓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项工作的参与者和监督者。达人赛也正是围绕“垃圾分类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这两大主旨,以创意、时尚的形式为广大群众提供展示平台。

  其实,在嘉兴,垃圾分类早已成为社区居民的新常态。

  自2016年试点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嘉兴逐渐探索总结出一套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分类模式。尤其是今年初以来,嘉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紧紧围绕“无废城市”发展理念,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树立更高标准,创新更多办法,下足更大功夫,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品质提升,进一步提高生态绿色含金量,形成了以定时定点投放为主、县域特色做法为辅的“1+X”嘉兴模式,构建了政府主导、齐抓共管、全面参与、氛围浓厚的垃圾分类新局面。截至11月底,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同比增长率为-5.85%,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90%,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55.66%。

  特别是今年,我市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全覆盖,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得到了省委书记袁家军的批示肯定,这将鞭策全市上下自觉践行初心使命,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文明习惯,成为一座品质城市、宜居城市和文明城市的标配及体现。  


标签: 垃圾分类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