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荒地变良田 农民心里甜(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1-05-10 09:35 来源: 人民日报 撰文 本报记者 王永战

  四川遂宁一年来复耕13.89万亩撂荒地

  铺平的新土,一层层叠在山坡上。远处,拖拉机的轰鸣声回荡在山间谷地。“好啊,撂荒地又用起来了。”范华风瞧着眼前的景色,心里乐开了花。

  77岁的范华风家住四川遂宁市射洪市金华镇伯玉村,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农家人最见不得地荒,这两年一看见满是杂草的撂荒地,心里那个恼火。”

  伯玉村党总支副书记冯勇说:“全村一共600多人,2/3左右外出务工,加之地块零碎、效益低,也就撂荒了。”他说,最多的时候,被撂荒的耕地约有800亩。

  遂宁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张羽也颇感棘手。“遂宁是外出务工大市,外出务工人员占农村劳动人口近七成。截至2020年初,撂荒地超过21万亩。”这些数字,他越算心里越急。

  2020年3月2日,遂宁市出台关于撂荒地复耕工作的意见,给出解决方案:发展集体代耕、业主代耕等多种复耕模式,鼓励土地流转,引导农户前3年免除土地租金和分红,接下来两年土地租金和分红减半。当年,遂宁定下一个目标:复耕20%以上的撂荒地。

  伯玉村请来了美来源合作社代耕,可一开始村民的工作并不好做。

  “很多村民不相信代耕能挣钱,有的甚至不在乎耕地是不是撂荒。”冯勇和村干部跑遍了家家户户,又挨个给在外务工的人打电话,前后组织村民开了12次会,还带着在家的村民到外村参观撂荒地复耕。去年10月,这件事终于落定。

  “坡上这地,路边的还好,里面的那一片,地不平,实在不好种。”范华风说,两个儿子在外务工,自己就和老伴在家种点儿菜。听说有合作社愿意代耕,3年以后还有租金收入和分红,他第一个站出来支持。

  美来源合作社理事长徐波介绍,撂荒地复耕要经过打草、旋耕机旋耕、生土翻犁、施肥等多个环节,前后要花上两三个月时间,平均每亩地需要投资300到500元。

  那到底划不划算呢?

  “复耕一亩撂荒地,种植玉米、小麦和高粱等作物,一年能挣700元,参与撂荒地复耕还能享受农机作业补贴。”徐波掰着指头算账,美来源合作社已经参与流转3000多亩撂荒地,加以复耕,“政策好,未来有经济效益,后续农户也有分红和土地流转收益,一举多得。”

  “在大英县和安居区等地,我们还探索出由村集体代耕撂荒地的模式。”张羽介绍,由村集体代耕,既能壮大集体经济,也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当地还积极引导农户自主复耕,为其免费提供优质良种,并签订购销合同,解除后顾之忧。一年来,遂宁已复耕撂荒地13.89万亩,占比达64.93%,远超20%的设定目标。


标签: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