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文化娱乐
穿越四百年,感受“皇家气象”
2021-05-19 09:07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N晚报记者 黄 烨   通 讯 员 陈 宽

  嘉兴博物馆上新啦!

  说到“故宫”,映入你脑海的是什么?是巍峨震撼的宫殿?是精美绝伦的文物?还是一部又一部火遍全国的宫廷剧?其实,除了众所周知的北京故宫,还有一个故宫,那就是沈阳故宫。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由嘉兴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皇家气象——沈阳故宫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展”在嘉兴博物馆开幕,共展出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文物95套,通过华服有章、宫壶春色、阊阖瑞景、宫阙嘉器四个篇章,展现清代皇室宫廷生活中的礼制与意趣。

  想要穿越到故宫感受“皇家气象”,就来嘉兴博物馆吧!

  从一件龙袍

  走进皇室生活

  走进嘉兴博物馆三楼禾缘展厅,穿过拱门,朱砂红的宫墙造型环绕四周,金灿灿的“皇家气象”四个字镶嵌其上,让人仿佛走进了一部宫廷剧。

  在正式开展之前,记者在嘉兴博物馆遇见了沈阳故宫博物院艺术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李晓丽,请她带着晚报读者推开重重宫门,去感受宫廷生活的意味悠长。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两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是清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帝王兴建和使用的“盛京皇宫”;1644年清迁都北京后,被尊为“陪都宫殿”,亦是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帝东巡盛京时驻跸的行宫。

  当然,说到故宫,人们总是会想到那么一个人,身穿龙袍端坐在金銮殿,不见悲喜只见威严。但是再多的戏说,都难以拼凑出真实的模样,也许只有通过一件件器物才能接近。

  “这是嘉庆皇帝穿过的龙袍。”李晓丽向记者介绍着展柜里的龙袍,皇帝的衣服其实有礼服、吉服、戎服、常服等,展览中的龙袍一般用于宫廷筵宴、庆典等吉礼场合。在这件龙袍的前面和后背各有3条龙,在左肩和右肩各有1条龙,还有1条在衣领上,总共有9条龙。

  龙袍上除了绣金龙9条,还有五彩云纹、团寿纹、蝠纹、十二章等图案。李晓丽表示:“满族属于骑射民族,传统的满族服饰特点也沿袭到了后来,比如龙袍上的箭袖,北方天气冷,骑马射箭时,箭袖能起到保暖作用。入关后,满族的服饰也吸收和借鉴了汉族服饰的制度,在乾隆年间形成了专有的定制。”

  有时候我们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一些古代服饰其实运用得并不正确。中国古代具有严格的服饰制度,不同的社会等级在服饰上均具有明显的差别。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制定了我国历史上规范最为详细和严格的冠服制度。

  每一件展品背后

  都沉淀了历史

  沉淀了岁月的展品,每一件背后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故事。一串清朝末代皇后婉容所佩戴的珍珠朝珠静静地躺在展柜里。

  佩戴朝珠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以东珠朝珠最为尊贵,只有皇帝、皇后可以佩戴。此次展出的东珠朝珠按清代定式制造,共由108颗珍珠组成。李晓丽指着朝珠上的珊瑚珠说:“朝珠左右侧共由三串珊瑚小珠组成‘纪念’,象征着一个月的上中下三旬。”

  除了设计精美的华服和首饰,展厅里的许多展品也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其中一件清褐漆描金勾莲纹多穆壶让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记者十分好奇。李晓丽介绍,这是蒙古族人装奶茶、酒的器皿。早期满蒙联姻较多,清宫内很多后妃都是蒙古族人,所以蒙古族的生活饮食器皿也流入清宫生活中。

  沈阳故宫蕴含着浓郁的满族传统文化,集萃了汉、满、蒙、藏多民族建筑装饰元素,融合了皇家建筑与地方民居的建筑特征,代表着清入关前宫殿建筑最高的技术、艺术成就。

  梳妆台盒、黄铜手炉、七弦琴、团扇、梳子……在一件件生活器具中,宫廷帝后生活情趣的闲适优雅和华美精致可见一斑。

  面对着华美的器物,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皇家气派。在一对掐丝珐琅象驮宝瓶前,李晓丽介绍,珐琅这种工艺在明朝的景泰年间大量使用,所以也叫景泰蓝,“大象的四肢非常粗壮,在当时就象征着江山永固、天下太平,在大殿和书房进行陈设。”

  四百年沧桑巨变,沈阳故宫如今不仅是一处著名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历史文化旅游胜地,也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那些深藏在博物馆的宫廷用品也变成了人们眼中的艺术品,让人从中了解历史,滋养着人们的审美品位。  


标签: 嘉兴博物馆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