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文化娱乐
读书,让我们塑造更好的自己
2020-04-23 09:08 来源: 南湖晚报 撰文 N晚报记者 黄 烨

  有人因为图书馆而爱上这座城,也有人定居嘉兴享受着“在家阅读的舒适感”

  

  《岛上书店》这本书中曾经提到:想要了解一个人,你只需问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本书?”人生海海,我们在阅读中认识自己,也在阅读中重塑自己。

  一年举办了5000场活动的嘉兴市图书馆在去年成为网红,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嘉兴市图书馆。

  突遇疫情,本来熙熙攘攘的图书馆,一度向大众关闭了大门。原本每周都要对接、服务南湖讲坛、嘉兴故事、好书有约等活动的活动推广部主任程玉芳改变了工作方式。许多讲座被搬到了云上,意外收获了更多关注。

  图书馆重新开放后,虽然线下讲座还未重启,但老朋友们都回来了。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走进一些读者的故事。

  “在图书馆,我一直给孩子‘挖坑’”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孙雅宁爱看书,也乐于向儿子鄢昱齐分享。但父母和孩子之间天生有鸿沟。鄢昱齐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已经把《哈利·波特》一套七册看了5遍,对于孙雅宁推荐的《天龙八部》兴趣寥寥。

  “大约是前年,袁斐大侠在嘉兴市图书馆开讲金庸,听了第一讲后我就决定要拉儿子一起来。”有些莽撞的孙雅宁,带着鄢昱齐进入金庸的武侠世界。

  成功了一次,孙雅宁又带着儿子来听了另一场讲座,主题是阅读经典。从那个讲座上,母子两人被引领着阅读四书五经,同时也收获了对金庸不同的看法。

  “不同的观点,反而让孩子用思辨的方式去选择。”孙雅宁和鄢昱齐一起阅读金庸,收集各个版本的金庸小说,金庸最初连载在报纸上的繁体字版本,他们也买来看了。

  在和记者的交流中,有着大专学历的孙雅宁总说自己学识太浅,能给予孩子的东西太少,所以只能不断地给孩子“挖坑”。介绍给孩子的书自己总要先看一遍,觉得好的讲座带着孩子一起来。

  “不是有句话说‘免费的才是最贵的’,既然图书馆为大家找来那么好的老师,为什么不去参与呢。”

  善于阅读的孩子,在各个阶段成绩也都不错。面对已经上初中的“学霸”儿子,孙雅宁依然保持着“学渣”特色,也一直乐于给儿子“挖坑”,大概所有的坑填满了,儿子也就大了。

  “图书馆敞开的怀抱,代表着嘉兴的包容”

  当孟璇走进澳大利亚的图书馆,看到自然光充沛、相当于三四层楼高的馆舍的时候,她立马拍了照片,传给了程玉芳。

  这种到一个城市便拜访图书馆的下意识行为,一如她走进嘉兴市图书馆借书前总会浏览电子屏上推荐的“近期好书”,借书的时候也总是在“好书有约”的书架前驻足。对于工作忙碌的她,这样的选书和读书方式更加高效。

  从黑龙江来到嘉兴,图书馆是她认识这座城市的一座桥梁。海量的书籍和各种讲座、活动,让她能够和嘉兴本土的文化对话。

  程玉芳对孟璇的记忆也非常深刻,因为每次讲座,孟璇总能抢到第一排中间的座位。

  孟璇还记得,一开始来参加南湖讲坛的读者还不是很多,主题也多是本地文化或者养生健康类。但这两年内容越来越广泛,不但有北大、复旦的教授,还有央视“文化十分”节目组等。二楼的大厅总是满满当当,走道里也坐满了人。

  “嘉兴市图书馆的发展壮大,也让我们这些读者‘沾光’了。”孟璇笑着说,因为图书馆,更爱这座城了。

  “嘉兴市图书馆带着天生的普世性。”回忆和图书馆的羁绊,她忘不了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究生前,傍晚穿越过喧嚣的海盐塘路,走进宁静的图书馆,“那一刻觉得精神上受到了抚慰,在知识面前没有歧视,只有亲近,图书馆对所有人敞开的怀抱,也代表着嘉兴对所有人的包容。”

  “粗人也能让人三日不见刮目相看”

  褚哲文总是在下班后伴随着落日走进图书馆。而他工作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外的海盐塘路,因为他是南湖区综合执法局南湖分队协管员。

  “像我们这样的70后,小时候求知欲就不是很强,对于读书也谈不上喜欢,但调到图书馆边上工作后,就想着进来看看。”

  褚哲文喜欢喝茶,他就从茶方面的书籍开始看起,慢慢地品出了味道。以前买茶只知道西湖龙井,现在会和人谈《茶经》,去各种茶博物馆。

  图书馆活动那么多,不如也来参加下,这样的想法很快付诸行动。去年一年,他在图书馆参加了40多场活动,几乎每周都会来,风雨无阻。

  “在图书馆认识了很多老师,一些80后已经是教授了,让我觉得再不学习就要跟不上时代了。”只要一有时间,褚哲文就会找个讲座听。

  图书馆给参加活动的读者准备了本子,每次听完讲座可以敲个章。褚哲文每次听完还要请讲课的老师签名,满满的仪式感。

  去年9月,嘉兴籍作家潘城来嘉兴市图书馆的“好书有约”活动开讲,主题和茶有关,褚哲文就格外有劲道。

  褚哲文是王店人,无数次路过曝书亭,直到有一次听了徐志平老师的讲座,才开始了解朱彝尊。之后,他重访曝书亭,看到了建筑背后的故事。

  褚哲文说:“三国吕蒙让人‘三日不见刮目相看’,希望我这样的粗人,通过阅读也能够有点精进。”

  “在这里,我们离历史很近”

  今年,作家安若水的长篇小说《煤城里奔跑的童年》出版了。

  “嘉兴是我的福地,定居嘉兴后我出版了12本绘本和1篇长篇。”东北作家、图书策划人安若水说话带着北方人特有的爽朗,语速有点快。

  2017年,女儿就读苏州大学,安若水和同为作家、编剧的丈夫马星海,将家搬到了江南,开始了定居嘉兴的日子。

  原本就和书籍打交道的她,走进嘉兴市图书馆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带着熟悉又新奇的感觉,她开始了和嘉兴市图书馆的交流。

  “这里既有保存了很久的资料,在细节上也很贴心,像柔软的沙发、清新的绿植,让人有一种在家阅读的舒适感。”令她感动的是,在图书馆会看到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借书和参与活动,让她感觉到文化在传承。

  虽然定居嘉兴时间不久,但安若水和丈夫几乎走遍了嘉兴各地。每次在讲座中听到嘉兴的历史,他们就会实地去走一走。他们走过马家浜、南河浜,也去过图书馆各个分馆。

  “在这里,我们离历史很近。”嘉兴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他们,也滋养着他们。丈夫马星海跟她说,他们就在嘉兴待着,哪儿都不搬了。

  前段时间,图书馆暂停开放,安若水特别不习惯,总觉得生活中少了什么。世界读书日到了,图书馆也恢复了开放,阅读写作的日子又回来了。


标签: 读书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