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时尚旅游
上半年717万余游客玩转乡村 实现旅游收入逾5.5亿元
2021-08-10 09:16 来源: 南湖晚报 撰文 N晚报记者 谭罗敏 通讯员 顾伟建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我市62个3A级景区村庄迎来“年中体检”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个性鲜明的景区村庄,正在嘉兴遍地开花。近日,记者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嘉兴市3A级景区村庄旅游发展监测与评价情况通报》出炉。徐家埭村、新仓村、山塘村、建林村、潘家浜村、赵家桥村等位列前茅。

  2021年上半年,嘉兴市62个3A级景区村庄累计接待游客717.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经营总收入55032.95万元,吸纳旅游直接就业人员7838人,带动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达14690.88万元,发展旅游对农产品销售的贡献达27.44%,实现村集体旅游收入6035.31万元,发展旅游对村集体收入的贡献达33.06%。

  我市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积极发挥旅游业综合优势和带动效应,不断推进景区村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绣花功夫”微改造带来“大变化”

  火热的盛夏,3A级景区村庄平湖市钟埭街道钟埭村,景区村庄改造项目在火热施工中,“钟溪棹歌 隐世田园”美丽乡村风景线已具雏形。钟埭村“微改造、精提升”借助美丽乡村风景线,改造提升节点、串点成线。“微改造”带来“大变化”:通过改造游客接待中心、童梦乡宿、稻花清宿、田耕飨、绿醅酒肆、稻花匠肆、亲水平台等,让美丽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微改造”的精髓在于一个“微”字,在于把“绣花”功夫做足。自省文旅厅发布《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来,嘉兴市及各县(市、区)先后发布了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方案和试点单位名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提升游客获得感与幸福感。

  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作为省级“微改造、精提升”单项试点单位,通过开展提升“精致”体验、完善“精良”设施、打造“精美”环境、提供“精心”服务、建立“精细”运营的“五精”工程,提升景区村庄旅游发展品质。

  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以丰富旅游业态为目标,持续推进景区村庄绿化美化,完善景区村庄导视系统,改造老街外立面等基础工程,提升花园餐厅、明月野炊园等接待设施,新增旅游业态20余家。

  “红色引擎”驱动“绿色振兴”

  九一八事变、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走进海宁市长安镇兴城村,移步易景,走几步就能发现一个景点,看到一个故事。每一段短短的文字和每一个铜像的背后是让人心潮澎湃的壮阔史诗,在这里,行走间就能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这条全长2.2公里的红色记忆线于2017年初开始建设,当年10月彻底建成,西起辛江北大桥,东至苏家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抗日战争时期的每一件重要历史事件。

  建党百年之际,我市各景区村庄深挖活用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有机融合,着力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系列主题产品,打造各类红色研学、体验、团建、节事活动,丰富旅游业态,优化旅游产品供给。兴城村的红色记忆之路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今这里已成为开展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

  此外,秀洲区王江泾镇古塘村、平湖市独山港镇赵家桥村、桐乡市大麻镇海华村、港区马家荡村等分别依托景区村庄内红色旅拍资源、航天基地、桐乡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田间自然学校策划开展各类红色研学旅行活动。

  秀洲区开展“庆百年·进百村,‘悠游巴士’带你畅游美好秀洲”公益活动,打造运河网红线、麟湖画乡非遗线、非遗美食线、曝书耕读线四条特色旅游线路,覆盖古塘村、胜丰村、潘家浜村、建林村、南梅村秀洲区5个3A级景区村庄。

  数字赋能水平仍有待提高

  游客网上预约、网上导览、语音讲解、实时人数统计、游客热力分布……在海宁丁桥镇新仓村,通过综合性的景区村庄服务管理平台,就能实时看到旅游数据变化。大数据赋能正推动着景区的智慧化升级,为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我市3A级景区村庄数字化建设初现规模,但总体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上半年监测数据显示,62个3A级景区村庄中有数字化建设的景区村庄为45个,占比72.60%,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智慧停车、智能讲解及导览、视频监控等,整体来看数字化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不高。

  同时根据调研结果,全市3A级景区村庄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人员比较欠缺。部分景区村庄的智慧旅游导览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数字化服务设施设备因无专业人员管理,导致数据长时间未更新,甚至因疏于维护而弃用,这也反映了数字化管理与服务人才不足的现状。

  接下去,我市各景区村庄将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到数字乡村的升级探索,将景区村庄文旅资源要素进行数字化处理、系统化整合、可视化呈现,实现精细摸查与科学规划,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潜力。通过准确获取游客的行动轨迹、消费轨迹和云端检索记录等大数据,为打造更加精准化、个性化、包容化的文旅服务体验提供一手数据。

  借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造更精美的呈现形式、更多样的互动体验,促进景区村庄文旅消费业态的高品质创新升级,并且通过线上销售渠道和线下物流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为景区村庄农旅产品、文旅产品打开“云端”市场。

  “飞地”和“孤岛”现象亟待破解

  厚重的历史人文景观、树木郁葱绿水流淌的生态自然景观、怡然自得的市民与游客,景区村庄建设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功能的同时,也要为本地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憩空间,成为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

  “目前,在景区村庄建设与运营中还存在旅游‘飞地’和‘孤岛’现象,村集体、运营主体、村民之间角色定位与利益分配结构尚不成熟,人为地割裂了游客与村民的内在联系。”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此次测评结果来看,主客共享的空间有待进一步优化连通。

  景区村庄旅游服务设施与村民生活服务设施尚未完全打通,特别是在旅游高峰期间,停车场、休憩设施、公共空间亟需进一步实现主客共享,主客共享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景区村庄原住民缺少与游客的互动,游客无法感受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也无法将自身社交、打卡、互动、休闲等需求与当地生活方式密切结合,主客共享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接下去,我市将进一步盘活现有文旅场馆,激发村民参与感和融入感,重点补齐旅游高峰期停车难、就餐难、如厕难等短板,打通景区村庄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抢占乡村旅游市场“流量高峰”。

  在资源上做到主客共享。充分利用美丽庭院、农村书屋、文化礼堂、村史展馆、乡村服务中心、闲置土地等现有设施资源,制订景区村庄旅游高峰期游客疏导分流方案,营造安全、有序、和谐的主客共享村落空间。

  在服务上做到村民共治。在现有运营管理模式下,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优势,打破旅游“飞地”和“孤岛”现象,对村民进行多渠道旅游服务技能与素质培训,塑造特色民风文化,实现人人都是景区村庄形象代言人、旅游宣传员、产业经营者,营造全民共治的浓厚氛围。  


标签: 责任编辑:茹萍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