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生活健康
疼痛也是一种疾病,不能“忍忍就好” 战胜慢性、顽固性疼痛 疼痛科有啥高招?
2023-10-16 14:09 来源: 南湖晚报 撰文 N记者 赵倩 漫画 张利昌

  扫一扫  关注“嘉兴好医声”视频号  了解疼痛知识

  

  N记者 赵倩 漫画 张利昌

  医学技术指导: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神经痛研究中心项目主持人黄兵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市民会把“疼痛”当成是一种小毛病,认为“能忍则忍”。其实,疼痛已成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长期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交功能,而且还影响到其家庭乃至社会。

  作为专门治疗疼痛的专科,近年来,疼痛科逐渐走进了大家视野,但很多人对这一科室的初印象,还停留在“开点儿止痛药”“打一针封闭针”的阶段。事实上,随着疼痛疾病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疼痛方面的疑难杂症已经有了解决方法。10月16日恰逢“世界镇痛日”,我们走进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一探究竟。

  

  疼痛并非十恶不赦,而是身体的“警报系统”

  

  “我们不能没有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因为它们是人体基本的生命体征,那疼痛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面对记者的提问,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神经痛研究中心项目主持人黄兵指出,疼痛的本质是身体的一种保护和防御机制。因此,疼痛对人体系统来讲是正常的,且是非常必要的。

  当人体的某一部分出现实际受损或潜在的损伤风险时,就会触发这种机制,大脑会用疼痛发出“警报信号”——这里可能出现了问题,要注意!从而提醒我们及时处理,避免受到更大的损害。

  “比如我走在路上,不小心踩到一个钉子,戳到了血管,正常人马上就会停下来,尽快进行清洗、消毒和包扎伤口,但如果没有痛感,若无其事地接着走,直到最后流血过多,可能就倒下去了。”黄兵进一步解释,“所以疼痛对人体来说不是坏事情,一定程度上它可以让我们趋利避害。”

  既然疼痛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那疼痛科为何又要致力于解决疼痛呢?黄兵给出了一个生动的解释:敌人来袭,警报系统能正常响应当然好,但如果它一直发出刺耳的声音,就会成为“噪音骚扰”,让人无比难受。所以,收到警报后也要及时解除警报,采取措施来解决疼痛。

  “大部分的疼痛是各类疾病的表征,疼痛症状的出现,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但还有一些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例如颈肩腰腿疼痛、头面部疼痛、神经痛等。”黄兵补充说。疼痛科的设立,主要也是为了治疗这类慢性、顽固性疼痛。

  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问题,一定是疼痛科到底能够治疗哪些疾病?据了解,作为一门临床交叉学科,疼痛科以诊断和治疗慢性疼痛为主,诊疗范围也较为广泛。

  例如,三叉神经痛、颈源性头痛、舌咽神经痛等头面部疼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腰椎术后疼痛综合症、坐骨神经痛等颈肩腰腿疼痛;外科手术或外伤后出现的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痛、肋间神经痛、骶管囊肿等神经痛;多汗症、肢体冷感症,以及各种癌性疼痛,都是疼痛科的常见疾病。

  

  天下第一痛,小小一针解除三叉神经痛

  

  从最早开设疼痛门诊,到独立成科走上专科化发展道路,20年来,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不断发展壮大,疼痛疾病的诊疗水平大大提升。如今,各类神经痛,比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痛;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癌痛;顽固性头痛;腹痛等都有了有效的治疗方式。

  “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这个病的患者是很痛苦的,发作时面颊部突然像受到电击一样疼痛,而且说话、吃饭、洗脸刷牙都会诱发疼痛。”黄兵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其刚开始研究疼痛疾病诊疗办法时,便是从这“天下第一痛”入手的。

  对于三叉神经痛,神经阻滞治疗技术应用的十分广泛,其中最常用的是射频消融。经过技术研究和临床实践,黄兵将神经阻滞的靶点从颅内挪到颅外,将颅内射频技术提升改进为颅外射频技术,不仅做到了高选择性,也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受到患者及同行的认可。

  此后,黄兵团队又将三叉神经痛的球囊压迫技术作了重大改进,该成果获得了202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如今,对于该院疼痛科来说,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已经是常见病例了。

  “10年多了,说话疼,吃东西疼,刷牙洗脸也疼,疼起来的时候就像闪电划过脸颊一样,真的让人痛不欲生,现在吃药也不管用了。”门诊时,78岁的患者李大爷向黄兵道出了自己的苦痛。

  原来,10年前,李大爷就被确诊患有三叉神经痛,多年来一直靠镇痛药缓解,可随着病情持续,药物治疗的效果逐渐下降,疼痛再次席卷而来,令李大爷苦不堪言,不得不寻求新的治疗方案。

  经过黄兵判断,李大爷的症状主要以三叉神经二支三支为主,可对各分支实施射频治疗,这一方案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同意。术中,黄兵先后将针穿刺至三叉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阻滞点,予射频热凝,3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通过治疗,李大爷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第二天便康复出院。

  黄兵补充说,通过射频的热凝作用,可以阻断神经根感觉支疼痛的传导信号,从而消除疼痛,且射频技术只是抑制或阻断神经系统的部分传导功能,正常的生理功能依旧能够发挥作用,即使患者面部遗留轻度麻木,也可在半年后恢复。此外,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诉求的患者,医生也会调整治疗方案、控制治疗程度。

  

  原创射频治疗技术,为疑难疼痛患者带来希望

  

  由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创新见到了成效,许多面肌痉挛患者也慕名而来。考虑到两种疾病的治疗方式大致相同,可在现有治疗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随即开启了针对面肌痉挛的特色治疗。

  史大爷今年60岁,徐州人,忍受面肌痉挛已经三年了。起初只是左眼跳动,但是慢慢地整个左脸部都跟着抽搐,而且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几分钟就要发病一次,到后来连讲话都很困难了。

  为了治疗面肌痉挛,史大爷还经历过一次开颅手术,花费不小,还住了1个多月的院。但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年疾病就复发了,史大爷再次陷入病痛。就在一家人愁苦万分的时候,一位朋友告诉史大爷,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在治疗疼痛疑难杂症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可以到嘉兴试一试。

  接诊后,医生对史大爷进行了全面检查,并为其实施了“茎乳孔射频治疗技术”。整个治疗过程只花了15分钟,治疗之后,史大爷的左脸不再抽动,露出了久违的轻松和自在。

  黄兵解释说:“神经病理性治疗往往是全或无的,这个治疗是即刻的,就是你刚刚还在抽,现在就不抽了,通过治疗,做好就好了。”该项技术还被中国医师协会评为2020年度“十大医学进展”。

  不仅如此,继在射频消融技术的重大创新之后,黄兵带领团队又瞄准了梅杰氏综合征:一种成人发病的面部肌张力障碍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即使采用费用高达几十万元的脑深部电刺激技术,也只有少数患者能从中受益,一时成为世界难题。

  “我们现在就是把颅外面神经射频治疗面肌痉挛技术,和颅外三叉神经射频技术融合在一起,用于梅杰氏综合征的治疗。”黄兵说,尽管这并非疼痛性疾病,但团队还是积极投入了诊疗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治愈了数十位各地求医无门的梅杰氏综合征患者,为梅杰氏综合征治疗带来了希望。

  除痛创新、厚德厚生。聚焦攻克更多疑难杂症,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医学创新团队在学科带头人、党委书记姚明博士的带领下,不断研发新技术、开展新项目,还为肢体冷感症、多汗症、雷诺氏病等疑难疾病研发了原创的治疗新技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患者专程赶来嘉兴求医,每年为数百名疑难疼痛患者解除病痛之苦。


标签: 疼痛科 责任编辑:茹萍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