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生活健康
不好好吃饭引发胆结石,有这回事吗?
2021-09-06 09:39 来源: 南湖晚报 撰文 N晚报记者 张 倩 通讯员 王 婷

  近年来,胆结石、胆囊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我国成年人的胆结石发病率约为10%,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甚至高达三分之一

  漫画 张利昌

  医学技术指导: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大外科副主任兼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周俊

  胆囊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肝脏分泌胆汁后,胆囊浓缩和储存胆汁,当进食高脂肪食物后,胆囊排出胆汁,胆汁里的胆汁酸对脂肪进行消化和吸收。胆囊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但也很脆弱,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胆囊炎和胆结石。

  近年来,胆结石、胆囊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的胆结石发病率约为10%,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高达三分之一。

  据悉,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根据临床观察,近年来胆结石患者还有低龄化的趋势。那么,好好的胆囊为什么会发炎?胆结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有哪些临床症状?不吃早饭真的会得胆结石吗?记者据此采访了浙江新安国际医院肝胆胰外科的周俊主任。

  不吃早饭会得胆结石?

  这是真的!

  很多学生族、职场人士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变成了“早起困难户”,早饭更是在日复一日的忙乱中被忽略了。听说长期不吃早饭容易得胆结石,这是真的吗?

  “长期不吃早饭易患胆结石,这是有直接原因的。”周俊告诉记者,胆结石主要分为胆囊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两大类,大家平常说的胆结石主要是指胆囊结石。

  胆囊是一个储存胆汁的地方,人在早晨空腹时,胆囊内的胆汁经过一夜大约12小时的贮存,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较高。在正常吃早餐的情况下,胆囊收缩,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同时食物刺激胆汁分泌,使胆囊内残存的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降低,这样结石就不易形成。如果不吃早餐,空腹时间过长,胆囊内胆汁贮存时间过久,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过度饱和,进而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胆囊里的小石头可不是一下子蹦出来的。据周俊介绍,胆结石的形成,一般是因为胆汁内各成分比例失调,胆固醇含量高,结晶析出形成结石,或是胆囊排空不规律,储存过多胆汁,发生沉积,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长期不吃早饭。所以,胆结石“偏爱”这些人群——

  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年纪越大的人,胆囊结石发病率越高,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0~50岁。

  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研究显示,胆结石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2,女性更容易患胆结石,因为雌激素会使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减少,降低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于是胆汁中部分胆固醇就会析出结晶,形成结石。

  肥胖的人。体重超标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所以综合看来,40岁以上的体胖女性,是胆结石高发人群。

  长期不吃早餐的人。人睡了一晚上,胆囊早已充盈,如果不吃早饭及时排出胆汁,就容易产生沉积,加速结石的形成。不过这里的重点并不是早饭,而是长时间没有进食,所以长期不吃午饭或者不吃晚饭,也会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爱吃甜食(高碳水饮食)的人。胆结石的发病与膳食中的淀粉和添加糖的摄入量呈正相关,喜欢进食低纤维、高热量食物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

  快速减肥者,极端素食的人。如果不吃这么油腻,光吃素食好吗?也不好。极端低脂、低卡路里的饮食,会减少胆囊收缩次数,最终导致胆汁浓度过度饱和,形成胆结石。

  得了胆结石但“没感觉”

  可以不手术吗?

  市民何女士是一位二胎职场妈妈,由于要同时照顾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孩子,还要兼顾工作,几乎没有时间吃早饭。前年,单位体检时,何女士被查出患有胆结石,但是平时何女士自己毫无感觉,这种情况需要手术治疗吗,还是不管它?何女士一直拿不定主意。

  “大多数的胆结石都是体检时发现的。”周俊说,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检查出胆结石,而且大多数人是没有症状的,但是没有症状并不代表没有危险,需要患者到专业医疗机构找医生进行专业的判断,“胆囊炎和胆结石长时间不被关注,一旦发生癌变,是十分危险的。”

  周俊告诉记者,在临床工作中,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如果结石小、数量少,胆囊壁薄、光滑,身体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话,是可以不手术继续观察的,但如果有胆结石而且经常出现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手术。不过很多人对此不够重视,往往抱有侥幸心理,要知道,虽然胆结石并发症不一定会发生,可一旦发生就得不偿失了,甚至会危及生命。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及早进行手术:

  有症状的胆结石。患有胆结石,如果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比如右上腹疼痛/绞痛、皮肤黄疸等,是可以不进行手术的,但如果出现了症状,则应及早进行手术。

  胆结石合并胆囊炎。胆囊炎反复发作,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妨碍进食,还有就是炎症的反复刺激,以及结石对胆囊壁的摩擦,会增加胆囊癌的发病几率。

  另外,部分有糖尿病的患者,考虑到并发胆囊炎,而且胆囊炎进展比一般人快,还存在穿孔的风险,建议及早手术。

  胆结石太大,直径超过3厘米。这是考虑到结石对胆囊壁的摩擦,会造成慢性炎症,炎症的反复刺激会增加胆囊癌的发病几率。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的。胆囊多发息肉,或者直径小于1厘米的单发息肉,往往提示良性,可以定期复查腹部彩超。但如果单发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那就是手术的信号。

  泥沙样结石患者。不少人的胆囊报告中会提示“胆囊泥沙样结石”,一些人觉得“泥沙”二字代表着结石很小,不严重,甚至可以排出体外。其实,细小的结石很容易跑到胆总管下段,容易引起堵塞,如果堵塞在十二指肠开口处,后果不堪设想。

  充满型胆结石。就是胆囊里面装满了结石。即使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也没有出现胆囊炎,但这种情况表示胆囊里面几乎全是石头,没有胆汁可以进去,胆囊已经不具备储存胆汁的作用了,这些结石存在潜在的危险,同时还有胆囊癌变的风险。

  “胆结石手术目前基本都是微创的,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出院,所以符合以上条件的患者建议放下心理负担,及早治疗。”周俊提醒,如果发展到了充满型胆结石阶段,需要切除胆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切除胆囊对人体的危害并不太大,人体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机体会做出相应的改变,但建议在术后早期注重控制饮食。”

  周俊告诉记者,虽然有些因素不能改变,如种族、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等,但有些因素如肥胖、快速减肥、饮食、生活方式等可以通过适当调控,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胆结石的发生。所以说,饮食规律很重要,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好好吃早餐,就是预防胆结石的一种方法,定期体检、及早找专科医生诊断,是预防癌变的重要措施!


标签: 胆结石 责任编辑:茹萍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