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王店有个干四村
2022-08-23 09:08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梅晓民

  王店镇镇西村大石桥之北有一个叫干四村的自然村,以前曾称“甘水村”,这里有个来历。据伏羌县令蒋薰《留素堂集》记载,这个村最早叫“干沈村”,全村被水环抱,非常秀丽。村中居住着干、沈两姓,其中有一位姓周的秀才,虽有抱负,却怀才不遇,一生穷困潦倒。一天他突发奇想,将“干沈”改为“甘水”。村里的人问他,我们村庄里没有姓甘的人,你为什么要改为甘水村呢?

  周秀才向村民们讲了个故事:柳宗元被贬官永州期间,曾居住在一条景色迷人的“冉溪”旁边,他把冉溪改名为“愚溪”。一天晚上,柳宗元梦见冉溪的“溪神”责问他:“我本来清澈幽美,而且可以浇灌田园,负载舟船,你为什么要称我为‘愚溪’呢?”柳宗元解释说:“我曾经不满现实,致力于改革,结果被权贵看作是‘愚者’而贬谪他乡。我倒是心甘情愿做这样的‘愚者’。你远离京城,置身荒野,从来不被看重,你的遭遇同我也不相上下。只有像我这样的‘愚者’,才与你相依为命。我既然是‘愚者’,难道你不该称作‘愚溪’吗?”溪神听罢,点头称是。

  讲完了这个故事,周秀才也对众人说,我居住在干沈村,不畏贫贱困苦,饮水而甘,取名“甘水村”不是最好的写照吗?村民们也点头赞许。

  其实这个故事对蒋薰来说也是非常恰当,当年他在甘肃伏羌担任县令的时候,因减免百姓的税收得罪了权贵而被罢免,在大石桥附近的南村开辟一亩荒地,作耕读之人。虽穷困潦倒,却也自得其乐,劳作之余,自集历年所作,编成《留素堂集》遗世,朱彝尊称他“不务名而名自至”,确实是实至名归。

  据《梅里志》记载,干四村在古代又名干沈村、甘水村及干守村,不知何时被称为“干四村”。村中曾建有观音堂和海印庵等场所,观音堂于元朝至正年间(约1341年后)由当地一名叫干曾四的人建造,这大概就是后来讹名“干四村”的来历吧。元至正十年(1350),一名叫性善的和尚来此担任观音堂的住持。明洪武三年(1370)时,谷珉和尚重修佛屋和斋堂,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时仍香火不绝。海印庵俗称小庵,创立于宋朝前。明正德年间(1506-1521),文澄和尚(字碧潭)自硖石广福庵前来住持。文澄圆寂后,徒弟宗昙和尚在后园造佛塔将他安葬,并请梅里文人顾楷撰写事迹并刻在碑上,到清光绪三年(1877)余楙刻印《梅里志》的时候,这块碑还在。2020年3月,笔者在镇西村支书钱永明的陪同下到干四村考察,看到一块字迹已模糊不清的石碑,估计上面的内容就是纪念文澄和尚的。

  海印庵原来有竹浪舟、桐径、戒香居、竹林、碧潭、萍关等景点,被王庭题为“水村莲社”。梅里诗人许灿也有海印庵“修篁万挺、门径极幽”的描述。梅里诗人蒋薰、王庭、沈进及古南寺牧云通门禅师等都到过海印庵,并留下了许多诗篇。如蒋薰《过海印庵》:“缓步东溪去,常时竹院过。挂书牛角少,听法树边多。野衲能酤酒,狂生自浩歌。兴来题壁满,莫使蔓青萝。”王庭《和丹崖过萍关韵》:“逍遥只有南村叟,筋力偏强我不如。自许夜倾三斗酒,人传日读百篇书。寻芳倍惜春花少,坐荫无嫌夏木疏。为访故交文社地,萍关空掩旧僧庐。”沈进《水村即事诗》:“苦思避暑无良策,惟有寻僧到竹林。持壁早嫌衫袖小,持竿犹喜芰荷深。沙明岸脚惊鱼掷,雨黑山头夕照沉。肯许濁醪同引满,埜人相对坐清荫。”


标签: 原创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