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长虹桥
难忘的春运购票
2020-01-17 09:22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欧福泰

  又开始了每年一度的春运。

  说起春运,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次春运购票经历。虽然已过去20多年,但现在想起来,还是值得回味一番。

  父亲当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后,在第三野战军某部南征北战。解放初期,部队驻防大上海。后来,母亲从广西农村老家来到上海,和父亲结婚,成了随军家属,此后就有了我。再后来,父亲从部队转业到嘉兴,母亲也参加了工作,接着我又有了弟弟和妹妹。

  一眨眼,父母亲离开广西柳州附近的农村老家,已有40多个年头了。老人总会时常念叨:“唉,什么时候能回老家一趟,就好了。去走走人家,串串亲戚,修修祖坟,看看家乡的变化。毕竟岁月不饶人,老啰!”

  尤其是父亲,经常向我回忆起儿时家乡的情景和亲人,饱含深情地对我说:“我们那儿的山是那么高,水是那么清,人又是那么好……”

  就这样,我下定决心:不管工作再忙,也要陪父母回一次老家,以实现老人的心愿。

  想想简单,可真要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只有在春节,老家的人才会齐聚一堂,只有春节是最好的时机。可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南下北上,春运大迁徙已经凸显。嘉兴位于长三角富庶地区,当时的密集型传统工业已经高度发达,前来打工的外地民工兄弟姐妹特多。他们的思乡情结、团聚心情,比我父母亲还要强烈,毕竟他们的父母、子女还在家乡。到了春节,是一定要回去和亲人团聚的。如此,我购买车票就成了一个挠头的大难题。

  起先,我是托了铁路上的几个熟人,但回答都说办不了。因为排队买票的人实在多,作为铁路员工,有制度和纪律,不能违反制度和纪律“开后门”私自卖票。

  碰到这样讲原则的熟人,我也就没辙了。

  父母亲思乡心切,我的心里真是不好受。怎么办呢?只有放下那“斯文”的架子,去挤在民工兄弟的队伍里,排队买票了。

  那天傍晚,我草草地吃好晚饭,急忙赶到火车站,在数百人的“长龙阵”尾巴后加个数。排了不多会儿,就听前边的人说,到广西柳州的车票已经没有了,要买的话,只能等第二天早晨了。

  既来之,则安之。我心一横:坚守“阵地”,索性“战斗到底”,直到把车票买好才算完!

  那年的冬天好像特别冷,售票厅也没有空调。我环顾四周,只见售票厅内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购票的数列纵队排得可真够长。操着南腔北调的民工兄弟,或挑着鼓鼓囊囊的蛇皮袋,或拎着装有嘉兴土特产的网兜,排在“长蛇阵”中。他们有些是只身一人,有的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打牌“斗地主”。有的在地上铺着报纸吃喝起来,一口土烧酒,一口猪头肉,脸上满是幸福感。女同胞则是互相询问着一年的收入怎样,家中孩子近况如何,等等。有的购票者是老乡们组团“作战”,一起为抢购返乡车票而参加这场“春运战役”。“组团作战”的,分工倒是十分精细。他们轮流排队,累了去旁边坐一下,换人过来,过一会儿再轮换,还有人负责买饭。有些民工兄弟,买票时还带了个小板凳。

  春运购票排队的壮观场景,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也可能是我事先估计不足,也可能是太性急,当时,我只穿了一件并不厚的皮上衣。时间一久,只感到浑身上下冷飕飕的。到了晚上十点左右,冷得更是够呛,浑身有点打战,不断地跺着脚,想暖和一些。

  这时,妻子出现在我的眼前。她胳膊上挽着一件棉军大衣,笑着说:“我知道你排队买票会冷,叫你多穿一点,你就是不听。你看,冷得像个‘冻死鬼’吧!喏,我给你把棉大衣带来了。”

  我穿上棉大衣,身上顿时暖和起来,但心里的暖和,更是无言以喻。

  妻子回去后,我也在地上铺了张报纸,紧紧地裹着军大衣,准备通宵熬夜。

  下半夜两三点钟,原先喧闹的售票厅安静了下来,起先喝酒打牌的几个民工兄弟,鼾声打得真响。

  好不容易熬过了一整晚,第二天早上,售票窗口终于开了,但我的心里还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总在担心车票不知有没有,是否能买到。

  真是上苍保佑。轮到我买票时,正好还有两张卧铺票、一张坐票。两张卧铺票正好给年迈的父母,让他们在车上舒服一点。坐票虽然要辛苦,但也没事,毕竟自己的年纪不算大,身体尚好。

  到了返乡的那天,我陪着父母亲,带着回老家分送给亲戚朋友的大包小包,拥挤进人流,艰难地上了绿皮火车,开始了20多个小时的漫漫春运回乡路……

标签: 原创 责任编辑:平彩娟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