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本书中,作者选取了18件故宫藏品,以18篇散文讲述一件件国宝的前世今生,连缀起一部故宫里的艺术史,再现中华文明的营造之美。作者笔下的“古物”通过一个时代的物质载体,折射同时代的文化精神。这是对我们古老文明的惊讶与慨叹,是一种由文化血统带来的由衷自豪。
所幸在今天的故宫,存着一件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让我们在千年之后,看得见宋徽宗最爱的颜色,而不至于像当年的瓷工,对着“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御批,不知所云。
没有什么器物比唐三彩更能代表大唐热烈、奔放的性格,也没有什么器物比汝窑瓷器更能代表北宋文人清丽、深邃的气质,一如这件天青釉弦纹樽,虽是仿汉代铜樽造型,但它不再像青铜器那样,以张牙舞爪的装饰纹样吸引眼球,而是以瓷釉作为美化器物的介质,色泽清淡含蓄,胎质细腻,造型简洁脱俗,釉面上分布着细密的裂纹,术语叫开片,俗称蟹爪纹或冰裂纹,那是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而在焙烧后冷却时形成的裂纹,汝窑瓷器在烧成后,这样的开裂还会继续,这使汝窑瓷器一直处于细小的变化中,似乎器物也有生命,可以老出皱纹。
唐的气质是向外的、张扬的,而宋的气质则是向内的、收敛的——与此相对应,宋代的版图也是收缩的、内敛的,不再有唐代的辐射性、包容性。唐朝的版图可以称作“天下”,但宋朝只据有中原,北宋亡后,连中原也丢了,变成江南小朝廷,成为与辽、西夏、金并立的列国之一。
唐是向广度走,宋则是向深度走。正是由于唐代有广度,使佛学发展,刺激理学兴起,才使宋有了深度。这变化反映在诗词、绘画上,也反映在器物上,所以,“晚唐以降,青绿山水盛极而衰,水墨山水取而代之,好比是绚烂的唐三彩隐入时间深处,天青色的宋瓷散发出形而上的微光。”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