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街镇风采
精准发力比拼干 争先进位勇赶超 新塍镇奋力谱写“富美优城”新篇章
2021-11-12 09:10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撰稿 蒋彧淼 王凌霄 图片由新塍镇提供

  精准发力比拼干 争先进位勇赶超

  新塍镇奋力谱写“富美优城”新篇章








  ■撰稿 蒋彧淼 王凌霄 图片由新塍镇提供

  征途漫漫,履痕深深。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5年,一曲从跟跑到并跑、力争领跑的辉煌乐章在这里奏响。

  这5年,一张从轮廓到细节、华丽蝶变的璀璨蓝图在这里勾勒。

  回望过去,秀洲区新塍镇抓住一次次发展机遇,迎难而上,开拓新路。5年间,不期而至的机遇挑战、综合实力的锤炼锻造、城镇美誉的推动彰显,以及城乡环境的加速蜕变和民生福祉的改善提升,都已镌刻进古镇的每个角落,为新塍镇积蓄了迈向共同富裕的优势。于懵懂试探中,千年古镇走出了奔向共同富裕的第一步。

  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个跨越,一条绚丽的发展曲线正在绘就。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当新的号角吹响,新塍镇也谋定了发展的新方向——

  “未来5年,新塍镇将全面落实‘1445’总体工作思路,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走好共同富裕赶考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全力打造‘红色新塍 养生古镇’,奋力谱写‘富美优城’新篇章。”新塍镇党委书记翁松刚表示。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起点,循往辙,驾新辕,新塍镇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昂首阔步奋进新征程、书写跨越发展新业绩、绘制蝶变跃升新图景。

  往后看,是收割梦想的秋天;往前看,是播种希望的春天。这块热土犹如一首未完待续的乐章,激励着新时代的奋斗者接续前行,共同塑造新塍镇的绝代风华。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别具一格的魅力古镇,定会成为秀洲区西北部一颗闪耀的明珠。

  蹄疾步稳 经济发展跑出“新塍速度”

  发展才是硬道理!新一轮发展中,新塍镇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追求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

  初冬时节,在新塍镇的田野上,到处可见金黄的稻田。只见稻秆被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微风中夹带着阵阵稻香。伴随着“轰隆轰隆”的机器声,颗粒饱满的稻谷被“一股脑”收进了收割机的车斗里,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作为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千年古镇,新塍镇区域面积133.1平方公里,10万亩水田注定了这是一个农业大镇。因此,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是跑出“新塍速度”、实现农民创业增收的一个重要举措。

  打造农业强引擎,统筹优化全镇农业区块布局,新塍镇将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加快现代农业转型融合,打造现代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全力推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在继续做好粮食安全生产,打造“农业+”多业态融合的产业体系,打响“新塍大米”“新塍羊肉”等特色品牌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做强禾天下等现代种业企业,使“种在新塍”“育在新塍”深入人心。

  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城镇化建设的助推器。新塍镇将在加快工业经济动能转换,全力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重点突出高新技术产业,主动承接高新区配套产业项目和扶持本土优质项目,引育一批高端人才,初步形成规模化、制造型、高质量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与精致农业、精品工业相比,新塍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虽然时间较短,却开辟了“蓝海”。接下去,该镇将突出挖掘运河民俗、宋韵风情,结合独特的红色资源、康养资源,全面提升文旅辨识度,进一步打响“新塍——生活着的运河古镇”品牌。

  精准服务 延链强链展现“新塍力度”

  2021年1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文公布了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名单。新塍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成功入选,成为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据了解,新塍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沙家浜村、观音桥村、天福村、万民村等15个行政村,项目区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日照充足、物产丰富,农业生产条件相当优越。

  为全面打造体制机制集成改革先行区、全国田园综合体建设示范试点,新塍镇将重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推动城乡要素流动、优化城乡空间格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居住品质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改善。与此同时,加快配套安置小区建设,提高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高效推进有机更新,为产城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制造向“智造”转型,不断补强产业链,成为新塍“工业强镇”的发展路径。筑巢引凤,在全力打好项目推进攻坚战的同时,新塍镇将积极推进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更优质的环境:重点打造未来食品产业园,以秀禾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和江南食品未来研究院为平台支撑,培育味德丰、徐珍斋等一批本土优质的食品龙头企业,带动新塍本土优质企业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整体规划设计,整治低效企业等举措,打造一个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创新中心,为本土优质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企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此外,新塍镇还将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继续抓好“低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

  高效融合 均衡富庶打造“新塍样板”

  围绕“五美标准”,立足“农业特色型”定位,近年来,新塍镇以“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为总抓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着力构建产业振兴、全域美丽的农业特色型美丽城镇新格局。2021年8月,新塍镇顺利通过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创建考核验收。

  行走在如今的新塍镇,目之所及已然今非昔比: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小区街道亮丽整洁,交通出行安全有序,商店市场文明有礼……城乡兴旺、居民富足的画面处处可见,展现着一股创新发展、富民惠民的蓬勃之势,印证着新塍百姓的美丽梦想和幸福追求。

  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发展概念,更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

  新塍镇在这些指标上交出了高分答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亿元,比2016年增长20%;五年来,完成财政总收入15.72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30.67%;完成一般公共财政收入4.71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35.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同步,迈向共同富裕的脚步铿锵有力。

  以国家级土地全域整治试点镇创建为契机,新塍镇将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速东进南拓,实现与秀洲国家高新区更深层次融合、更高能级协同,构筑“一心一网一盘棋”的空间体系。同时,推进基础配套建设,着力构建城乡无缝对接的交通网络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属性,打造品质镇区。为推进乡村振兴,新塍镇将继续加大力度,加快建成省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推进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

  全力而为 品质生活释放“新塍温度”

  如果说,民生是一幅悠长的画卷,那么,温度一定是最美的幸福底色。

  社会保障日益健全、社会救助更加完善、基层百姓病有所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业门路更加宽广……一桩桩、一件件,汇聚民心,关乎大局,释放出新塍镇品质生活的温度。

  围绕“均衡”与“优质”,新塍镇将继续深化“学在新塍”品牌内涵,不断推进教育强镇建设,擦亮“最美童画之乡”品牌;办好“住在新塍”,注重儿童友好型社会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拓展“医在新塍”服务,加快推进秀洲区人民医院建设,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打响“养在新塍”品牌,探索医养结合,推进“中医药+”服务,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智慧化养老服务系统,进一步加强社会化养老功能。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用心用力用情解决贫困、社保问题。新塍镇将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深入推进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继续做好社会救助工作,通过特困供养、暖巢行动、慈善扶贫等手段促进全镇实现共同富裕。

  随着平安新塍建设扎实推进,百姓安全感、幸福感稳步提升,一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群众幸福感的路径愈发清晰:全面做好“大调解、大接访”,全面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造智慧街区、智慧小区、智能村居,提高社会治理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深化平安建设,加强安全监管,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担当作为 党建统领奏响“新塍强音”

  党建不抓好,作风不转变,人心不统一,发展就无从谈起。近年来,新塍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还在如火如荼开展。一次次涤荡心灵的集中学习,一场场赓续精神的党史宣讲,一桩桩饱含深情的民生实事,一张张砥砺奋进的发展答卷……“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新塍镇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受众制定个性化的党史学习“套餐”,有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与此同时,该镇还注重党史学习成果转化,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推进“守根脉、保平安、办实事”网格大走访,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破解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在政治建设方面,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完善“第一议题”制度,深化党的创新理论走心工程,推动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化规范化,全面落实“一岗双责”。与此同时,擦亮“郝老师课堂”“红娃”等基层理论宣讲品牌,纵深推进红色志愿小镇建设,提升“塍益580”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国文明镇的整体美誉度。

  伟大时代领航奋进,党的建设永远向前。新塍镇将加快建设变革型组织,落实“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加快深入推进全领域全覆盖的党建高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整体跃升;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务实高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合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标签: 新塍镇 责任编辑:茹萍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